2025年10月23日,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正式杀入消费级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一口气推出了两款重磅AI产品——夸克AI眼镜和全新升级的夸克AI聊天助手!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直接对标Meta、小米甚至OpenAI的硬核出击!如果你还在以为AI只是手机里的一个App,那你就真的OUT了!未来的AI,是要戴在你脸上的!
先说说这款让人眼前一亮的夸克AI眼镜。
官方定价4699元人民币,折合美元大概660块,今天10月24日就开启预售,12月正式发货!这个节奏,明显是冲着年底购物季去的。而且别小看这副眼镜,它可不是普通墨镜加个摄像头那么简单,背后可是阿里巴巴自家的通义千问大模型(Qwen)和夸克多模态AI技术在撑腰!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不仅能听、能看、能理解,还能实时帮你干活!
具体功能有多强?来,咱们一条条给你拆解。首先,基础功能一个不少——打电话、听音乐、语音助手唤醒,这些都只是开胃菜。真正厉害的是它的实时翻译能力!想象一下,你走在东京街头,看到一块日文招牌,眼镜瞬间就能在你眼前叠加中文翻译;或者你在巴黎跟当地人聊天,你说中文,对方听到的是法语,对方说法语,你耳朵里听到的是中文——全程零延迟、自然流畅!这已经不是科幻电影了,这是阿里巴巴给你搬进现实的未来!
更关键的是,阿里巴巴这次不是单打独斗。夸克AI眼镜深度整合了夸克App生态,而夸克本身已经拥有数亿用户,是阿里系里增长最快的内容与工具平台之一。这意味着用户从第一天起就有成熟的使用场景和内容支撑,不像某些友商还在为“用户买了眼镜之后到底用来干嘛”发愁。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还同步升级了夸克App里的AI聊天助手。这个新助手可不只是能陪你聊天解闷那么简单,它支持文字和语音双模输入,还能直接处理你手机里的照片!比如你拍了一张证件照,背景杂乱,只需一句话:“帮我换成纯白背景”,它立马搞定;或者你拍了一张会议白板,它能自动识别内容、生成待办事项、甚至安排日程提醒!这才是真正的“AI生产力工具”,不是玩具!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会问:Meta不是早就出了Ray-Ban智能眼镜吗?小米也有智能眼镜探索版,阿里现在才入场,是不是晚了?但我要告诉你,恰恰相反!Meta虽然起步早,但它用的是自家Llama模型,而Llama在中文理解和多模态能力上,跟阿里通义千问系列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通义千问Qwen已经迭代到第四代,不仅在中文语境下表现顶尖,在图像理解、语音合成、跨模态推理等方面也全面领先。也就是说,阿里不是来追赶的,它是带着更强的AI引擎直接超车!
而且别忘了,阿里背后还有整个阿里云和通义实验室的技术底座。从芯片(含光)、到大模型(Qwen)、再到终端应用(夸克、钉钉、淘宝),阿里已经构建起完整的AI闭环生态。这次夸克AI眼镜的发布,其实是阿里“端-云-模型”三位一体战略的关键落子。未来,你的淘宝购物、高德导航、钉钉会议,甚至饿了么点餐,都可能通过这副眼镜无缝衔接——这才是真正的“空间计算”入口!
再聊聊这次产品的发布节奏。选择在10月下旬发布,12月交付,显然是瞄准了双12和圣诞节两大消费高峰。而且4699元的定价也非常有策略——比苹果Vision Pro便宜一个数量级,又比普通蓝牙眼镜贵出足够多的“科技感”,精准卡位高端尝鲜用户和科技发烧友。第一批用户很可能是内容创作者、商务人士和AI极客,他们愿意为前沿体验买单,也会成为产品口碑的传播节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主导产品落地的“夸克”团队,近年来在阿里内部异军突起。原本只是UC浏览器的一个搜索功能,如今已独立成长为集AI搜索、网盘、扫描、学习工具于一体的超级App。夸克的用户画像非常年轻,70%以上是95后和00后,这正是智能硬件最核心的种子用户群体。用年轻人喜欢的产品形态,搭载最前沿的AI能力,阿里这步棋走得相当聪明。
其实,从2023年通义千问开源引爆开发者社区,到2024年Qwen-VL、Qwen-Audio多模态模型发布,再到如今2025年终端硬件落地,阿里的AI战略清晰得令人佩服。它没有盲目追逐“通用人工智能”的虚名,而是稳扎稳打,先夯实模型基础,再打通应用场景,最后推出消费硬件——每一步都踩在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
可以预见,夸克AI眼镜只是开始。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基于Qwen模型的阿里系AI硬件:AI耳机、AI手表、甚至AI汽车座舱。而夸克App里的AI助手,也将成为连接所有设备的“数字大脑”。在这个万物皆可AI的时代,谁掌握了终端入口,谁就掌握了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阿里显然不想把这张门票让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