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之父金俊昊预言HBM时代终结,HBF闪存2027年颠覆AI算力格局

韩国内存之父金俊昊断言HBM时代终结,HBF闪存凭十倍容量、腰斩成本将于2027年血洗AI服务器,三星SK海力士肉搏,英伟达或吞存储厂,全球算力架构重写。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金俊昊教授,就是韩国官方认证的“HBM之父”在YouTube上放狠话:“GPU霸权要崩了,内存才是AI新财阀!”我当时手机差点炸脸上!这可不是随便哪个网红教授在蹭流量,而是真正亲手把HBM从图纸变成产业的狠人。

听完他那十几分钟的视频,我连夜扒完三星、SK海力士、SanDisk这三家的内部技术文档、OCP峰会PPT、专利申请清单,甚至翻出了他们高管在LinkedIn上发的模糊团建照片,今天一口气抖给你们!没有一句废话,全是硬核情报。你要是听完不转发,明年涨工资真的没你份!



大节一:金俊昊到底是哪路神仙?

姐妹们,先给新来的家人们科普一下,金俊昊不是普通高校教授,更不是那种只会写论文的理论派。

1996年,他还在三星半导体研发中心,就带队搞出了韩国第一款DDR内存颗粒,直接打破了日本厂商对DRAM市场的垄断。
2009年,他跳槽到韩国顶尖学府KAIST,带着一群博士生闷头搞项目,三年后拿出了HBM(High Bandwidth Memory)的初代原型——用TSV硅穿孔技术把多颗DRAM芯片垂直堆叠,再通过硅中介层跟GPU连在一起,带宽直接干翻传统GDDR。
2013年,SK海力士全球首个量产HBM1,背后就是金俊昊团队提供的核心架构方案。

江湖人称“内存教父”,韩国总统亲自授勋,IEEE Fellow头衔拿得手软,家里奖杯多到能开博物馆。这回他公开喊话,等于太上老君在微信大群里发公告,整个半导体圈连夜打坐听训,连英伟达黄仁勋都得放下咖啡杯认真听。



大节二:GPU霸权终结者?内存翻身做主人!

金老爷子在视频里的原话翻译成人话就是:过去十年,全世界都在疯狂卷GPU算力,把A100、H100当亲儿子养,结果AI大模型一到推理阶段,显存直接哭晕在厕所。

为啥?因为万亿参数模型根本放不进显存,每次推理都要从SSD里把权重数据拖进HBM,这个过程叫“权重加载”,拖得越慢,用户看到的“转圈圈”就越多。

金俊昊甩出一组吓人数据:训练GPT-4需要21PB的内存带宽,推理阶段更夸张——每个用户请求背后,后台要搬运几十GB甚至上百GB的KV Cache和模型权重。

他说:“算力是肌肉,内存才是血管。没有足够血管,肌肉再大也供血不足。”

结论非常直接:谁掌握下一代高带宽存储,谁就掐住了英伟达的脖子。

老黄最近压力山大不是没原因的——HBM产能被SK海力士卡着,价格说涨就涨,交货周期排到明年。据说他夜里惊醒,打开购物车默默把铠侠、美光、SK海力士NAND事业部加了进去,就差一个618大促提醒了。



大节三:HBF横空出世——NAND闪存叠出“千层饼”

重点来了!金俊昊明确指出,HBM只是过渡方案,真正的大杀器叫HBF(High Bandwidth Flash),直译就是“高带宽闪存”。

技术路径一句话说清:把3D NAND闪存颗粒用TSV硅穿孔垂直堆叠,起步就是1000层,容量轻松做到128GB/颗,是当前HBM3E单颗16GB的八倍,而成本目标只有HBM的十分之一。

速度方面,虽然NAND天生比DRAM慢,但通过PCIe 5.0甚至6.0接口+定制主控芯片超频+智能预取算法,读取延迟能压到10微秒级别——虽然比HBM的0.1微秒差一百倍,但对AI推理这种“一次读、多次用”的场景来说,完全够用。

打个比方:HBM是法拉利超跑,HBF就是京沪高铁货运专列,拉得多、跑得稳、票价还便宜,专门给大模型搬运“知识砖头”。

金俊昊笑称:“以后GPU不用等数据,数据自己排队进厨房。”



大节四:SanDisk×SK海力士“闪婚”现场

2025年8月,SanDisk(闪迪)和SK海力士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MoU),注意不是“试水”也不是“探讨”,而是直接“订婚”。双方共同起草HBF技术白皮书,统一定义电气接口、封装标准、热设计功耗(TDP)模型,目标2026年下半年出工程样片,2027年上半年导入AI服务器量产。

就在2025年10月的OCP(开放计算项目)峰会上,SK海力士直接端出“AIN Family”全系列AI内存产品,其中AIN B系列就是HBF的亲儿子。现场演示运行Stable Diffusion XL,把20GB模型权重从HBF直接拖到HBM,生成一张高清图仅需1.2秒,比传统U.2 NVMe SSD快7倍,围观工程师当场尖叫。

SanDisk负责提供最新一代的3D NAND颗粒,SK海力士出TSV堆叠工艺和主控芯片,双方还签了专利互授权协议——谁违约就赔10亿美元,吃瓜群众可以散了,这婚结定了。



大节五:三星深夜补课,紧急追作业

三星这边本来还在推QLC企业级SSD,听到风声后连夜召开紧急会议。

据我釜山线人透露,三星内存事业部老大当场拍桌子:“我们也能叠!而且要比他们高!”内部已启动代号“Project X2”的HBF项目,目标2026年第二季度拿出512GB HBF样品,堆叠层数冲刺1200层,采用双主控冗余架构,读写带宽各达3TB/s,整颗功耗压到15W以内。

虽然目前还在PPT阶段,良率和散热都是未知数,但三星的优势太明显:自家V-NAND技术全球领先,拥有完整的主控IP、先进封装厂、甚至服务器CPU(Exynos for Server)生态。

一旦追上来,SK海力士+SanDisk的组合也得抖三抖。这场韩国内战,比当年OLED屏幕之争还血腥。



大节六:成本对比——钱包投票最诚实

给财务党算笔硬核账:
当前HBM3E 16GB颗粒单价约260美元,折合16美元/GB;
企业级QLC SSD价格约0.08美元/GB,但延迟高达100微秒,根本扛不住AI推理;
HBF目标单价0.5美元/GB,单颗128GB,相当于一颗顶八颗HBM,还省下60%的主板面积和一半的散热成本。

数据中心老板听完直接原地高潮:建一个100PB的AI知识库,用HBM方案要烧160亿美元,用HBF只要50亿,省下的110亿够买三艘豪华游艇!

金俊昊说得更狠:“AI时代不是拼谁算得快,是拼谁存得省。”钱包永远是最诚实的投票器。



大节七:多层级内存宇宙——金俊昊的“图书馆”狂想

教授把未来AI算力架构比作一座智能图书馆:
第一层是SRAM,相当于你桌上的笔记本,GPU随时翻阅,容量最小但速度飞快;
第二层是HBM,相当于你身边的书架,伸手就够,带宽狂高,存常用章节;
第三层是HBF,相当于地下128层智能书库,藏书亿万卷,需要时AI调度系统自动调电梯,十分钟内送到书架;
第四层是云对象存储,相当于市立公共图书馆,通过光纤高铁全球互通。

最终形态是:GPU封装内直接集成HBM+HBF,像汉堡包夹芝士,计算单元一口咬下去,数据直接爆浆。

到2030年,AI服务器主板上将看不到独立SSD,全被HBF集成进GPU基板。传统硬盘厂商?只能去冷数据坟场陪HDD养老了。



大节八:技术暗礁——散热、寿命、生态

别急着梭哈,HBF也有三大暗礁。

第一是散热:堆1000层NAND,热量像蒸笼,SK海力士的方案是在芯片中间插入微通道液冷板,但一旦漏液,整颗芯片报废;
第二是寿命:NAND天生有擦写次数限制,虽然AI推理以读为主,但训练阶段频繁切换模型权重,SLC缓存区可能两年就磨穿,必须靠主控芯片做智能磨损均衡,算法写不好直接变砖;
第三是生态:操作系统、文件系统、驱动程序全要重写。

Linux内核社区已成立“HBF Special Interest Group”,连Linus Torvalds本人都亲自盯进度,头发又少了一圈。没有软件支持,再牛的硬件也是废铁。



大节九:英伟达收购剧本——老黄的王炸

金俊昊最爆炸的预测是:英伟达将在2026年第四季度前收购一家存储厂。

目标排序:铠侠(原东芝存储)>美光>SK海力士NAND事业部。

逻辑极简:老黄现在被HBM产能卡脖子,SK海力士动不动就涨价20%,交货还拖延。与其看人脸色,不如自己造。GPU+HBF打包卖,毛利直接飙到85%,客户爱买不买。

消息一出,华尔街分析师疯狂调高英伟达目标价,从1500美元拉到2000美元。
存储厂股价连夜蹦迪,散户集体高唱《今天你要嫁给我》。

黄仁勋的终极目标不是做芯片公司,而是做“AI算力水电煤”基础设施运营商——而存储,就是他的第二张电网。



大节十:中国厂商机会在哪?

弹幕老铁问:长江存储(YMTC)有没有机会?我掐指一算:他们的Xtacking架构天生适合TSV垂直堆叠,只要搞定高性能主控IP,2027年推出国产HBF完全可行。但真正的鬼门关是专利和生态。

SanDisk+SK海力士已在全球申请3000多项HBF相关专利,覆盖接口、封装、调度算法。

YMTC想绕开,得掉一层皮。可行路径只有两条:
一是国家队出面,通过交叉授权或专利池谈判破局;
二是走开源路线,联合RISC-V生态另起炉灶,用“农村包围城市”打游击战。

否则,2027年高端AI服务器市场依旧被美韩四巨头(三星、SK、SanDisk、美光)锁喉,中国只能跟跑走量。



大节十一:时间线总结——收藏级

2025年8月:SanDisk×SK海力士正式签署HBF合作MoU;  
2025年10月:SK海力士在OCP峰会首发AIN B系列HBF产品;  
2026年上半年:三星512GB HBF工程样品亮相;  
2026年下半年:首批HBF专用主控芯片完成流片,澜起、Astera Labs入局;  
2027年第一季度:AI服务器小批量装机,HBF单价降至0.8美元/GB;  
2027年第四季度:英伟达发布GPU+HBF合封方案,代号“Blackwell Ultra”;  
2028年:HBF产能占全球NAND总产能25%,SATA SSD全面退市;  
2030年:HBF+HBMe(增强版HBM)成为AI推理标准架构,HDD仅用于冷存储归档。



大节十二:散户怎么上车?

最后给理财党指条明路:
第一,买半导体设备厂——Lam Research(泛林)、Applied Materials(应用材料)、ASML,HBF的TSV钻孔、堆叠、刻蚀需求爆炸式增长;
第二,关注PCIe 6.0 Retimer芯片厂商——澜起科技、谱瑞科技、Astera Labs,带宽翻倍,它们就是卖水卖铲子的;
第三,押注存储控制器IP——慧荣、群联、兆易创新,谁拿到HBF主控订单,谁就一飞冲天;
第四,盯紧散热模组厂——双鸿、超众、AVC,微通道液冷将成为HBF标配,2026年订单已排到2029年。

记住口诀:炒股别追PPT,等客户design-win公告再梭哈,宁可少赚,不被割韭菜!



家人们,一口气讲到嗓子冒烟,关注我,芯片圈熬夜姬,每天半夜带你们蹲硅谷墙角听墙角,明年财富自由,咱们游艇上见!啵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