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拍照测年龄等上周6条有趣营养论文

本周长寿有趣营养论文 -为什么有些物种比其他物种活得长得多?-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患神经退行性疾病?- 根据人脸照片,什么职业年龄最大?提供在线网址立即能测试你的年龄(第3条),还有更多!

1、为什么有些物种比其他物种活得更久?
英国伯明翰大学有个叫"老马"的生物学教授(名字太长记不住,就叫他老马吧),他管着一个超牛的"动物寿星排行榜"数据库。这老马发现啊,有些动物简直就是"不老神仙"——比如乌龟老爷爷、锦鲤大叔和蝾螈小哥,它们活再久都不显老,皮肤不起皱,腿脚不发软,要不是会被天敌吃掉或者出意外,估计能活成"千年老妖"!

老马挠着头说:"为啥有些动物老得快,有些老得慢?这到现在还是个未解之谜!"(就像你们班有人长得着急像大叔,有人娃娃脸像小学生)

科学家发现啊,那些整天被天敌追着跑的动物,就像被生活暴打的打工人,必须赶紧长大生娃(比如兔子三个月就当爸妈)。而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大佬"们就不着急——比如深海里的格陵兰鲨,人家慢慢悠悠活到150岁才成年(相当于人类活到600岁才开始谈恋爱!)

说到DNA损伤啊,这就像身体里的"错别字"。长寿动物自带"修正带"能修修补补,短命动物像老鼠就摆烂了——反正野外活不过半年就被猫吃了,哪还管什么癌症啊!不过实验室里养老鼠就惨了,天天吃好喝好反而容易得肿瘤,这大概就是"过犹不及"吧!

2、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患神经退行性疾病?
我们像侦探一样,研究了大脑在衰老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标签变化”(表观遗传),尤其是不同脑细胞里那些“爱乱跳的基因”(转座子)如何失去甲基化保护,以及大脑结构怎么跟着改变。

谁在偷偷变老?

  • “非神经元细胞”是衰老主力军:比如负责给神经元“送外卖”的OPC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它们的Sox基因开关(基序)上甲基化越来越多,像是生锈的锁,可能让细胞变迟钝。
  • “神经元细胞”在暴躁边缘:神经元里的AP-1基因开关(像警报按钮)被疯狂激活,可能让细胞长期处于“压力模式”。

转座子:衰老的“叛徒基因”某些“潜伏”在DNA里的转座子(类似病毒残留的捣蛋鬼),随着衰老会丢掉甲基化“封条”,开始蠢蠢欲动,导致染色质(DNA的包装盒)变得更松散,甚至激活不该表达的基因——这可能是衰老的“混乱之源”。

大脑地图重绘:TADs变小了!

  • 神经元里的“基因组街区”(TADs,染色质的结构单元)因为边界蛋白CTCF的“护栏”松动,变得越来越小(尤其是兴奋性神经元)。
  • 相当于城市原本整齐的街区变得支离破碎,可能让基因调控“堵车”或“串线”。
海马区的“前后差异”通过分析89.5万个脑细胞的空间地图,发现:
  • 海马前部的齿状回神经元(负责记忆“新号码”这种任务)衰老更明显,
  • 海马后部的同类神经元却相对坚挺。(就像同一栋楼,朝阳的房间老化快,背阴的房间更耐久。)
工具揭秘我们还搞了个“AI预言家”深度学习模型,能通过多组数据预测衰老会怎么改变基因表达——相当于用大数据算命的“衰老版ChatGPT”。

3、根据人脸照片,什么职业年龄最大?
脸老得快,命短得快?科学家用AI研究衰老,发现惊人规律!运动员最年轻,科学家和教师最老。测试网址文后。

我们都知道人会变老,但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显老?科学家猜测:“脸老得快的人,可能身体也衰老得更快”。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他们用AI分析了44万张名人照片,结果发现了一些惊人的规律!

AI如何预测衰老?研究人员训练了一个AI模型,让它通过人脸照片估算“生理年龄”(也就是身体实际的老化程度,而不仅仅是出生年龄)。结果发现:

  • “脸显老”的人,死得更早!
    • 在中年和老年人中,AI预测的“面部年龄”比实际年龄大的人,死亡率更高。换句话说,老得快,死得早。
    • 这证明脸部的衰老速度,可能真的反映了身体的整体衰老。
  • 运动是最强“保鲜剂”
    • 在所有职业中,运动员的脸衰老得最慢!
    • 这和之前的研究一致:运动能延缓表观遗传衰老(也就是让身体“实际年龄”比出生年龄更年轻)。
这项研究有什么用?
  1. 个性化医疗:未来医生可能通过你的照片,初步判断你的“生理年龄”,提前预警健康风险。
  2. 抗衰老研究:科学家可以用这个AI模型,快速评估不同生活方式(比如运动、饮食)对衰老的影响。
试试看你的“脸龄”有多老?
如果你好奇自己的“生理年龄”,可以去他们的网站测试(仅供学术研究,别太当真哦~): https://photoage.sztaki.hu/

思考题:

  • 为什么运动员老得慢?是因为运动减少了炎症,还是因为运动增强了细胞修复能力?
  • 如果你的脸比实际年龄显老,是不是该赶紧调整生活方式了?

4、你活到90岁的几率有多大?
预期寿命的进步1971年出生的人活到90岁的可能性约为50%
1991年出生的人活到90岁的可能性约为60%,而对于今天出生的人来说,这一可能性更像是70%

5、神经健康和长寿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线虫比人聪明?AI发现‘长寿神药’,竟靠‘乱枪打鸟’!”
颠覆认知:线虫可能是“隐形天才”?科学家发现,如果用“脑体比”(神经元占身体细胞的比例)来衡量智力,线虫(C. elegans)竟然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之一!虽然它们没有大脑,但神经元占比极高,这让它们成为研究神经健康与长寿关系的完美模型。

意外发现:抗抑郁药让线虫活更久?过去的研究发现,治疗心理健康的药物常常能延长线虫的寿命。这说明——神经健康可能直接决定寿命长短!于是,科学家开始思考:如果能找到同时调节多个神经系统的药物,是不是就能大幅延长寿命?

AI出手:放弃“精准打击”,改用“多管齐下”传统药物研发像“狙击枪”,只瞄准一个靶点(比如某种蛋白质)。但衰老是全身性的崩溃,只修一个零件根本不够!于是,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团队用AI(图神经网络)在浩如烟海的化学数据库里,寻找能同时影响多个神经递质受体的分子——相当于用“霰弹枪”打衰老,一打一大片!

结果炸裂:70%的AI预测药物有效,最强分子延长寿命74%!

  • 传统长寿研究里,能延长寿命10%就算重大突破,而这次AI找到的分子最高提升74%,堪称“逆天改命”!
  • 这些药物大多调节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信号,进一步证明——神经健康=长寿关键!
未来应用:AI“乱枪打鸟”才是抗衰老的未来?这项研究证明:
  1. “多靶点药物”比“单靶点”更有效,因为衰老本身就是全身性问题。
  2. AI能在庞大数据中找到人类想不到的组合,未来可能颠覆药物研发模式。
细思极恐:
  • 如果线虫的智力定义成立,人类是不是反而“笨”在神经元效率低?
  • 抗抑郁药能延寿,是不是说明“快乐的人活更久”有科学依据?
(PS:别急着吃百忧解,这研究还在蠕虫阶段……但AI+长寿的搭配,绝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