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之一玛丽亚·布兰亚斯(Maria Branyas)进行的全面健康评估表明,她活到117岁的原因之一是她拥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基因组。
她的一些罕见的遗传变异与长寿,免疫功能以及健康的心脏和大脑有关。
本研究通过对117岁玛丽亚·布兰亚斯(Maria Branyas)的多组学分析,揭示其长寿源于有利基因变异、低炎症代谢、强健免疫、年轻化表观遗传及健康肠道菌群的协同作用,为抗衰老研究提供全新蓝图。
-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medicine/fulltext/S2666-3791(25)00441-0
最近一篇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上的重磅研究,直接把人类寿命的天花板给掀开了!主角是一位名叫玛丽亚·布兰亚斯(Maria Branyas)的老奶奶,她可是2023年1月到2024年8月期间全球最长寿的在世人类,活到了惊人的117岁零168天!
科学家们对她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多组学全面扫描,从基因、转录、代谢、蛋白到微生物,全都扒了个底朝天,就为了搞清楚:她是如何做到如此逆天长寿的?
科学界第一次对“极端寿命个体”进行如此深度的剖析。研究团队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庞培法布拉大学、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何塞普·卡雷拉斯白血病研究所等多个顶尖机构,由曼埃尔·埃斯特勒教授领衔。这位大佬可是表观遗传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在癌症和衰老研究方面有着极高的国际声誉。他带领的团队这次不搞癌症了,转头来破解长寿密码,你说这分量重不重?
他们到底发现了什么?首先,我们得打破一个误区——你以为超级人瑞身体里肯定一堆毛病?错!玛丽亚·布兰亚斯(Maria Branyas)虽然年纪大,体内也有衰老的分子标志,但她居然没有患上任何主要的年龄相关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或者癌症!这说明她的身体有一种超强的“抗病韧性”。
那这种韧性从哪来的?基因说了算!
研究人员对她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她携带了一些罕见的“长寿友好型”基因变异。这些基因让她在面对衰老压力时更加稳定,降低了患慢性病的风险。
更神奇的是,她的线粒体功能依然非常强劲。要知道,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随着年龄增长,它们通常会衰退,导致疲劳、器官功能下降。但玛丽亚·布兰亚斯(Maria Branyas)的线粒体却像年轻人一样高效运转,这可能是她保持活力的关键动力源。
再来看看她的免疫系统。很多人老了之后免疫力急剧下降,稍微吹个风就感冒,打个疫苗都没反应。但玛丽亚·布兰亚斯(Maria Branyas)不一样,她的免疫系统依旧“在线”。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显示,她的免疫细胞种类丰富,功能活跃,尤其是T细胞和B细胞的状态非常好。这意味着她的身体仍然具备强大的防御能力,能够有效应对病毒、细菌甚至癌细胞的入侵。这可不是简单的“没生病”,而是免疫系统本身就处于一种年轻态的战斗准备中。
接下来是代谢层面的秘密。研究发现,玛丽亚·布兰亚斯(Maria Branyas)的脂质代谢非常“积极”。她的血液中某些有益脂质水平较高,而炎症标志物则显著偏低。低炎症状态在长寿研究中被反复提及,因为慢性低度炎症被认为是推动衰老的“隐形推手”。她体内的炎症因子几乎检测不到,就像身体一直处于“和平模式”,不会无端攻击自己。这种“低炎性代谢特征”可能是延缓器官老化的重要保护机制。
说到代谢,就不得不提肠道微生物。这几年“肠脑轴”、“肠肝轴”的概念火得不行,而玛丽亚·布兰亚斯(Maria Branyas)的肠道菌群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她的肠道菌群组成竟然和年轻人更为相似,而不是典型的老年人菌群结构。
还有一个颠覆认知的发现——她的表观遗传年龄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什么是表观遗传年龄?简单说就是通过DNA甲基化水平来判断身体的“生物年龄”。大多数百岁老人的表观年龄接近实际年龄,但玛丽亚·布兰亚斯(Maria Branyas)的甲基化图谱却显示出明显的“返老还童”迹象。她的DNA甲基化模式更像七八十岁的人,而不是117岁的超级人瑞。这说明她的细胞在分子层面上保持着青春活力,衰老进程被极大地延缓了。
重点来了:长寿老人反而端粒短
研究团队还用了高通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HT-Q-FISH)检查了她的端粒长度。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每次细胞分裂都会变短一点,被认为是细胞衰老的“分子钟”。
一般认为端粒越短,衰老越快。
但布兰亚斯的端粒虽然整体偏短,但分布非常均匀,没有出现极端缩短的染色体,这可能意味着她的细胞分裂历史更有序,避免了基因组不稳定带来的癌症风险。
端粒保护我们的遗传物质,而较短的端粒与较高的死亡风险有关。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老年人中,端粒实际上并不是衰老的有用生物标志物。
事实上,非常短的端粒可能为布兰亚斯提供了一个优势。 她体内细胞的短寿命可能阻止了癌症的扩散。
蛋白质组和代谢组
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数据也给出了惊人答案。她的血液蛋白网络显示出高度协调性,关键信号通路如胰岛素/IGF-1通路、mTOR通路都处于理想调控状态。
这些通路如果过度激活,会加速衰老;如果完全抑制,又会影响生理功能。而布兰亚斯的身体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维持了代谢活性,又避免了过度消耗。她的代谢物谱也显示出高效的能量利用和抗氧化能力,体内自由基清除系统工作得相当出色。
布兰亚斯在精神上、社交上和身体上都很活跃,但她在遗传上也很幸运。虽然吃富含酸奶的地中海饮食可能在她的长寿中发挥了作用,但极端长寿可能受到广泛的遗传和环境变量的影响。
总结
整个研究最震撼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多个系统协同发力的结果。她的基因给了她好底子,免疫系统保持战斗力,代谢系统低炎症运行,肠道菌群健康年轻,表观遗传状态返老还童,所有这些“长寿模块”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极其稳定的生理生态系统。这才是她能突破人类寿命极限的根本原因。
它为未来的抗衰老医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我们不必追求某一个“神药”,而是应该建立一个多维度干预体系,从基因筛查、免疫调节、代谢优化、菌群重塑到表观遗传重编程,全方位提升身体的抗衰能力。也许将来,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个性化医疗方案,定制自己的“长寿蓝图”。
仅仅对一个人的研究,特别是像布拉尼亚斯这样杰出的人,对我们其他人的启示是有限的。Santos-Pujol,Noguera-Castells和他们在西班牙的同事承认,需要更大的队列来推断他们的结果。
研究数据已经公开存放在欧洲基因组-表型组数据库中,代码也在GitHub上开源,充分体现了科研的透明与共享精神。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来自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真正实现了跨学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