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国那边,48 000 000 000 美元——看清楚,四百八十亿——差点塞不回实验室的口袋
先把时间线拉回 2025 年 8 月最后一个周五,NIH 高龄大佬、内部人送外号“财务大管家”的资深副局长,一封群发邮件甩到 3 万员工邮箱,标题只有俩字:奇迹!
内容翻译成人话就是:兄弟们,咱们把四百八十亿几乎原封不动地撒出去了,财政年度没结束,钱包先清空,撒花!
半年前,NIH 刚经历完“五连鞭”:大裁员、合同冻结、几千个课题被砍,科研狗们人人自危,以为今年要留几十亿给国会爸爸还利息。结果 6 月份,领导层突然拍板:把所有多年期项目一次性提前给足钱!四年项目,原来每年拨 50 万,现在一口气砸 200 万,听着爽不爽?爽!但爽的是已经上岸的人,岸边还没上船的直接被浪拍死。
一句话总结:钱撒了,锅也砸了,后面的人连锅巴都没得舔。
镜头切到佛罗里达大学, 儿科肿瘤大神伊莱亚斯·萨尤尔,以及隔壁“华盛顿儿童国家队”神经肿瘤扛把子尤金·黄。两人 2024 年底联手递了一份临床实验方案,要用 mRNA 疫苗去打一种叫 DIPG 的“儿童脑干死神”。这病有多凶?孩子前一天还在跳皮筋,后一周直接脑干长瘤,平均存活 9 个月,家长听完诊断直接原地崩溃。
这份方案今年 2 月送审,专家团给了 7% 的逆天高分,评语写满“高影响力”“迫切需求”“赶紧给钱”!按往年节奏,稳拿 350 万美金,全国多中心试验直接起飞。
结果 7 月一纸通知:对不起,前面一次性发钱发猛了,钱包瘪了,你们这种“还没出生”的项目先原地解散。
萨尤尔当场原地石化:老子八年动物数据、家长自掏腰包 30 万、FDA 预申报都跑完了,你给我来这个?
更扎心的是,那些已经签字愿意送孩子入组的家庭,一夜之间从“希望组”变“绝望组”。
家长代表米莎·梅塔,儿子尼夫·科特 6 岁被 DIPG 带走,她 36 小时里征集 1000 个签名,写信怒怼 NIH:我们卖柠檬水的钱、卖 T 恤的钱、 gala 上哭着求来的捐款,全砸进这个项目,你们说砍就砍?!
有些宝宝会问:提前给足四年钱,不是好事吗?给你算笔账: NIH 每年就固定那一大块蛋糕,原来切 10 片,每年只端出 1 片,剩下 9 片慢慢吃;现在一口气把 10 片全塞给前排大佬,后排新来的连蛋糕渣都闻不到。
数据说话: 2025 财年,NIH 一共比上一少发了 3000 个项目,光国家癌症研究所 NCI 就少了 300 个。原本 9% 中标率的 R01 项目,现在直接砍到 4%,意味着 100 份顶尖提案里,96 份要进垃圾桶。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本杰明·科姆斯,刚中了一个四年项目,研究镉污染与阿尔茨海默病,他自己都说:我这不是幸运,是我前面 96 个同行替我挡了子弹。
前 NIH 副院长迈克尔·劳尔更直接:过去我们就已经每年扔几千份高分项目,现在直接把竞争压成“地狱模式”。
翻译成人话:以后想拿国自然?先问问自己有没有锦鲤体质。
有人怪 NIH !其实人家也有苦衷:国会给的总量就那么多,领导层为了防止“财政年末返钱”被议员喷浪费,只能先保眼前;但代价就是“未来管线”被一刀割喉。
儿科肿瘤大神萨尤尔和黄没有放弃,他们正在四处找私人基金会、药企、甚至考虑上线 GoFundMe——对,你没听错,国家级科研最后要靠网友众筹。家长们也继续卖柠檬水、卖 T 恤,他们只有一个诉求:你可以不给我们希望,但请不要堵住孩子唯一的生路。
极客辣评:
NIH总是资助一些无意义项目:总是用脂肪不耐受的老鼠做生酮实验,很讨人厌! 现在没有拨款了,就寻死觅活来威胁,有钱了就做一些毫无意义浪费的研究!
判断一个研究项目重要性:是否依据公共卫生重要性为依据?不可能雨露均沾撒钱。用杠杆撬动民间庞大资金是终极方案,参考高科技AI算力方向,AI对人类贡献程度高于生物医药的研究,关键问题是:生物医药是有关人的健康生命,看上去很重要,但不是能直接攻克的,必须借道各种最先进技术和思想,所以,你把钱砸在生物医药领域,其实砸坑里,不是靠资本砸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领域!
此外还有医疗自由和医疗霸权的问题,钱砸得越多,掌握分配钱的势力就有权力,打着科学共识的旗帜,谁说出哥白尼那样异想天开的反对结论,就断谁的科研经费,这不就是科学霸权吗?
哈佛大学被美国联邦政府“拉黑”?民权办公室出手,或将切断其联邦资金!
一场震动全美高等教育体系的“风暴”——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下属的民权办公室(OCR)正式宣布,将哈佛大学转介至联邦暂停与取消资格程序,这意味着哈佛可能面临被全面排除在联邦财政资助体系之外的严重后果!这不仅是对一所顶尖名校的严厉警告,更是联邦政府在反犹太主义问题上划出的“红线”。
根据美国法律,任何接受联邦财政援助的教育机构,都必须确保其项目和活动不因种族、肤色或民族出身而实施歧视。而OCR明确指出:犹太身份和以色列国籍,属于“民族出身”保护范畴。也就是说,对犹太学生或以色列学生的敌意行为,若校方放任不管,就构成“故意漠视”,等同于违反联邦法律。
早在2025年6月30日,OCR就向哈佛发出了正式的《违规通知》,详细列出了其在合规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哈佛未能履行其法律义务,对校园内日益严重的反犹太主义学生间骚扰行为置若罔闻。这可不是小事——哈佛每年从联邦政府获得数十亿美元的科研经费、学生助学金和各类项目拨款。一旦被认定违规,这些“真金白银”都可能被切断。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出违规通知前后,美国政府其实给过哈佛多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白宫、HHS民权办公室,以及由多个联邦部门联合成立的“打击反犹太主义特别工作组”,都曾与哈佛高层进行密集沟通,希望校方能主动整改、自愿合规。但显然,哈佛的回应未能让联邦政府满意。
于是,2025年7月30日,OCR将哈佛转介至美国司法部,启动更严厉的执法程序。而就在今天,OCR再出重拳——不仅继续推进行政民事权利诉讼,还同步启动了HHS的“暂停与取消资格”程序。这意味着,哈佛不仅可能输掉官司,还可能被整个联邦政府系统“拉黑”。
目前,哈佛还有20天时间决定是否要求举行正式的行政听证会。届时,将由HHS的行政法法官主持,独立裁决哈佛是否真的“故意漠视”了对犹太学生的保护义务。如果裁决成立,联邦资金的大门,可能就此对哈佛关闭。
看看国家资金过去都用来资助了多少无聊研究:哈佛大学30多年来为何一直反对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