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OpenAI深度绑定:英伟达GPU与ASIC成本差距仅15%

坎托·菲茨杰拉德分析师深度解析英伟达最新战略动向,上调目标价至300美元,坚信其将主导未来十年AI基础设施市场。

英伟达狂飙突进!300美元目标价背后,AI基建万亿浪潮才刚开始!

在上周,华尔街顶级投行坎托·菲茨杰拉德(Cantor Fitzgerald)的分析师团队,在纽约亲历了一场由英伟达高管亲自坐镇的闭门投资者会议。参会的阵容堪称豪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首席财务官柯蕾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投资者关系负责人哈利·俊也(Toshiya Hari)等核心管理层悉数到场。而这场会议传递出的信息,只有一个字:猛!

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业绩吹风会!分析师们直言,和一年前相比,整个AI世界的格局已经“指数级”地变了。黄仁勋本人依旧激情澎湃、信心爆棚——但这次,他的乐观不是空谈,而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正在爆发的AI基础设施建设浪潮之上。分析师强调:我们现在正处于一场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的AI基建周期的“最初阶段”,远远没到高潮,更别提泡沫了。

你可能会问,凭什么这么笃定?别急,听我慢慢拆解。

首先,光是全球那些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yperscalers”,比如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这些巨头),未来几年就已经锁定了“数千亿美元级别”的AI硬件采购需求。

注意,这只是云厂商!还没算上正在疯狂涌入AI赛道的“新云”玩家(neo-cloud)、传统企业全面拥抱AI的浪潮,以及正在崛起的“物理AI”——也就是把AI模型部署到机器人、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现实世界的场景。这些新增长引擎叠加起来,市场空间根本不是线性增长,而是几何级爆炸。

更震撼的是,英伟达刚刚官宣了一项足以改写行业规则的战略合作:与OpenAI联手,帮助这家全球最炙手可热的AI公司,转型成为一家“自建数据中心的超大规模云服务商”。

什么意思?简单说,OpenAI不再只是租用微软的云服务,而是要自己建数据中心、自己掌控算力底层。而英伟达,正是这场转型的核心赋能者。

这个合作背后藏着一记狠招:直击行业痛点——“利润层层加码”。

过去,英伟达的GPU芯片卖给服务器代工厂(ODM),代工厂做成服务器再卖给云服务商(CSP),每一层都要加价,导致最终用户拿到的AI算力成本高得离谱。

现在,英伟达通过与OpenAI深度绑定,推动“端到端垂直整合”,大幅压缩中间环节。

据分析师透露,这一策略有望将英伟达GPU与专用AI芯片(ASIC)之间的成本差距缩小到仅15%左右!要知道,ASIC原本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低、能效高,但如果GPU在性能碾压的同时,成本差距又这么小,那ASIC厂商的日子可就难过了。这招“釜底抽薪”,堪称绝杀。

但英伟达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黄仁勋反复强调的,从来不是“卖芯片”,而是“交付完整的AI解决方案”。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每年都在推进“极限协同设计”(Extreme Co-Design)——从底层芯片、高速互联、软件栈到上层应用框架,全部打通优化。

他们的CUDA-X平台就是典型代表,让开发者不用从零造轮子,直接调用经过高度优化的AI工具链。

客户要的从来不是一块冰冷的GPU,而是一整套能快速部署、高效运行大模型的“AI工厂”。在这方面,英伟达已经构筑了几乎无法逾越的护城河。

坎托·菲茨杰拉德的分析师在三天密集会议后,信心爆棚到什么程度?他们直接喊出:长期来看,英伟达至少能拿下全球AI加速器市场75%以上的份额!注意,这是“至少”,而且时间跨度是贯穿整个2030年代。他们认为,当前市场对英伟达的盈利预期严重低估。主流机构预测英伟达2026年每股收益(EPS)为6.26美元,但他们坚信能冲到8美元;2027年共识预期是7.36美元,他们则看到11美元!整整高出50%!

正因如此,这家投行果断将英伟达的目标价从原来的240美元,一举上调至300美元。怎么算的?他们用27倍市盈率乘以2027年11美元的EPS预期,得出300美元。这意味着,即便按当前股价计算,英伟达仍有超过60%的短期上涨空间。而长期呢?分析师甚至提到黄仁勋团队内部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到2030年,实现每股收益50美元!如果这个目标成真,结合一个数万亿美元级别的AI基础设施市场,英伟达的市值天花板将被彻底打开。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下这份报告的背景。坎托·菲茨杰拉德可不是普通券商,它是华尔街历史最悠久、在科技股研究领域极具话语权的精品投行之一。其半导体和AI基础设施研究团队长期跟踪英伟达,对产业链理解极为深入。过去几年,他们多次在英伟达关键转折点发出前瞻判断,准确率极高。这次如此高调上调目标价,并用“Top Pick”(头号推荐)来形容英伟达,分量极重。

最后,分析师还玩了个文艺梗,引用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的经典歌词:“宝贝,英伟达是‘为奔跑而生’(Born to Run)……而它,仍在全力奔跑。”这句话太贴切了。从图形芯片起家,到AI时代的绝对霸主,英伟达从未停下脚步。如今,站在万亿美元AI基建浪潮的起点,黄仁勋和他的团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专注、更具竞争力、也更拼命。他们不是在追逐风口,而是在亲手建造这个风口的地基。

所以,别再纠结“AI是不是泡沫”这种老掉牙的问题了。真正的趋势已经清晰:全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构建AI时代的“水电煤”——算力基础设施。而英伟达,就是那个卖铲子、挖矿机、还顺带帮你建好整个矿场的终极赢家。300美元的目标价?或许只是下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