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尊"的德系豪华三傻只能为中老登提供情绪价值

德系豪华车三强在华销量利润双降,电动转型滞后致市场份额被中国新能源品牌蚕食,高端防线亦岌岌可危。

德系豪华三强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电动浪潮下还能撑多久?

德国豪华车三巨头在中国市场的生死局!没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奥迪,这三位曾经在中国街头巷尾风光无限的“德系三剑客”,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和销量崩盘。

先看一组扎心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被称为“34C”的入门级豪华轿车——也就是奔驰C级、奥迪A4L和宝马3系——集体遭遇滑铁卢。其中,奔驰C级销量同比暴跌16%,奥迪A4L更是惨烈,直接下滑27%!要知道,这可是曾经无数职场精英、新中产梦寐以求的“身份象征”啊。唯一稍显体面的是宝马3系,勉强实现微弱增长,但这种“鹤立鸡群”更像是悲壮中的侥幸。

更让人震惊的是,即便这些车型价格已经下探到接近20万元人民币(约合2.8万美元)的区间,消费者依然不买账。为什么?因为新能源车(NEV)已经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在20万到30万元这个关键价格带,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63%。这意味着,每卖出10台车,就有6台以上是电动车或插混车型。而传统燃油豪华车,正在被年轻一代、理性消费者无情抛弃。

面对销量崩盘,德系三强只能祭出“价格屠刀”。宝马5系终端优惠高达40%,奥迪A6L和奔驰E级更是直接降价14万到15万元!你没听错,一辆原本卖40多万的中大型豪华轿车,现在可能25万就能拿下。但问题是,这种“割肉式”降价不仅伤品牌,更在吞噬利润。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奔驰在华利润暴跌55.8%,奥迪下滑37.5%,就连一向稳健的宝马也难逃厄运,利润下滑29%。这不是短期波动,而是结构性危机!

有人可能会说:“高端旗舰车型总该稳得住吧?”确实,目前“78S”——也就是奔驰S级、宝马7系和奥迪A8L——销量尚算坚挺,毕竟它们面向的是超高净值人群,对电动化转型的敏感度较低。但问题是,这个市场本身规模极小,且中国本土品牌如蔚来、仰望、高合甚至小米SU7 Ultra已经开始向上突破,用智能座舱、超快充、自动驾驶等新体验蚕食高端心智。德系旗舰的“最后堡垒”,还能守住多久?恐怕连他们自己心里都没底。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德国车企的电动化战略严重滞后。当中国品牌用三年时间迭代三代电动平台时,BBA还在用“油改电”的过渡产品应付市场。i3、e-tron、EQC这些早期电动车型,要么续航拉胯,要么智能化落后,要么设计保守,根本无法打动已经被特斯拉、小鹏、理想教育过的中国消费者。等到他们真正拿出纯电专属平台(比如宝马Neue Klasse、奔驰MB.EA),黄花菜都凉了。

别忘了,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更是新能源革命的策源地。政策导向、基础设施、用户习惯、产业链配套——所有要素都站在电动一边。在这种大势面前,任何“品牌光环”都显得苍白无力。消费者不再为“标”买单,而是为体验、为技术、为未来感投票。

所以,德系豪华三强现在面临的,不是简单的销量下滑,而是一场关乎生存模式的重构。如果继续沉迷于燃油时代的辉煌,用降价续命、用情怀收割,那等待他们的,只会是市场份额的持续萎缩和品牌价值的加速折旧。时间不等人,电动浪潮不会因为你是“百年品牌”就放慢脚步。

总结一句话:在新能源主导的中国豪华车市场,德国三巨头已经站在悬崖边上。要么彻底拥抱变革,要么被时代甩下——没有中间选项。

但是他们智商收割动作不停,在抖音、B站不少一线网红却在追捧这些很尊的老爷车,这些老钱和中老登情怀除了提供情绪价值,还想情绪收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