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W超级订单引爆!AMD拿下OpenAI史上最大AI基建单,250美元目标价稳了?
这几天,有重量级分析师机构组织了一场闭门投资者电话会议,邀请到了AMD的首席财务官胡珍女士(Jean Hu)以及负责财务战略与投资者关系的副总裁马修·拉姆齐(Matthew Ramsay)。
OpenAI和AMD之间达成的AI基础设施合作,堪称史诗级!以“吉瓦”(GW)为单位计算的超级订单!
首先,最关键的时间节点来了!
OpenAI规划中的第一个1吉瓦(1GW)AI算力部署项目,依然按原计划推进,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正式出货,而且出货节奏会明显偏向第四季度。注意,这里说的是“部署”,不是试产,不是测试,是真正要大规模落地的商用系统!而搭载的硬件平台,正是AMD即将推出的MI450系列AI加速器机柜。
MI450是AMD Instinct系列的下一代旗舰产品,性能对标甚至在某些场景超越英伟达的H200/B100,专为大模型训练和推理优化。
这意味着,从2026年Q4开始,市场将看到AMD在顶级AI训练市场的实质性收入爆发。
第二点,也是最震撼市场的——单GW的价值量!
分析师明确指出,AMD在这1GW部署中提供的硬件内容,将包括GPU(图形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以及DPU(数据处理器),三者打包,总价值高达每吉瓦150亿到200亿美元!你没看错,是“亿”美元!
这意味着,仅这第一个1GW订单,就能给AMD带来150–200亿美元的营收。
第三点:这里面还包含了所谓的“对冲收入影响”
因为OpenAI可能通过认股权证(warrant)形式获得部分硬件折扣,但这部分对AMD收入的负面影响不到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换句话说,AMD几乎是以接近全额的价格,吃下了这个超级大单!
更让人兴奋的是第四点:这笔订单的交易结构非常清晰
AMD将直接向云服务提供商(CSP)发货并开票。也就是说,虽然最终用户是OpenAI,但钱是由微软、亚马逊、谷歌这类大型云厂商支付的。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AMD的现金流和应收账款安全,更重要的是,它为AMD打开了通往更多云服务商的大门!
一旦MI450在OpenAI的部署中验证成功,其他CSP很可能会迅速跟进,采用同样的AMD方案来构建自己的AI集群。这相当于AMD用OpenAI这个“样板间”,撬动了整个云计算市场的AI芯片替换浪潮!
第五点,隐藏的加速器来了!
OpenAI之所以如此积极地推进这个6GW的宏大计划,背后有一个关键的时间压力——他们的认股权证将在2030年10月到期。这意味着,OpenAI有强烈的财务动机,在2030年10月之前完成全部6吉瓦的部署!否则,那些可能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股权激励就作废了。
所以,这不仅是技术合作,更是绑定利益的深度联盟。AMD作为核心硬件供应商,将直接受益于OpenAI这种“倒计时式”的部署节奏。
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OpenAI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其AI基础设施,而AMD就是那个默默提供“弹药”的军火商。
第六点,也是很多投资者容易忽略但极其重要的一点:这个6GW的机会,是完全“增量”的!
什么意思?就是说,它不在AMD之前任何一次财报指引、产品路线图或者客户公告的预期之内。无论是之前公布的与微软、Meta的合作,还是MI300系列的订单,都不包含这个OpenAI的大单。
换句话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额外蛋糕”!对于一家市值刚突破200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一个潜在超过1000亿美元(6GW × 150–200亿)的增量市场,足以彻底改写其未来五年的增长曲线。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英伟达难道坐视不管?
分析师强调的第七点:
在顶级AI训练领域,客户选择加速器(无论是英伟达、AMD还是博通)的核心标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峰值算力,而是“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TCO包括硬件采购成本、电力消耗、散热需求、软件生态适配成本、运维复杂度等等。
AMD近年来在软件栈(ROCm)、互联技术(Infinity Fabric)、能效比上持续投入,MI300X已经在部分大模型训练中展现出与H100相当甚至更优的TCO。而MI450作为下一代产品,将进一步拉大这一优势。OpenAI选择AMD,说明在他们的实际测试中,AMD方案的综合性价比已经胜出。
最后,第八点技术细节也很关键:
AMD这次部署将采用自家的UALink互联技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UALink并不是临时拼凑的方案,而是基于AMD过去5到6代产品持续迭代的InfinityFabric互连架构演化而来。
InfinityFabric是AMD在Zen架构CPU和Instinct GPU中长期验证的核心技术,用于实现芯片间、机柜间的高速低延迟通信。
UALink正是这一技术的AI专用版本,已经在内部测试和早期客户部署中被证明是成熟可靠的。
这意味着,AMD不仅能提供单颗芯片,还能提供从芯片到整机柜的完整系统级解决方案,这是与英伟达NVLink生态正面竞争的关键能力。
总结一下:OpenAI的6GW AI基建计划,首期1GW锁定AMD MI450,2026下半年交付;单GW硬件价值150–200亿美元,总规模或超千亿美元;交易通过云厂商结算,打开更多CSP合作空间;2030年10月权证到期倒逼OpenAI加速部署;该订单完全超出此前市场预期,属于重大增量;AMD凭借TCO优势胜出,UALink技术源自多年积累,非临时方案。
这一系列信息叠加起来,意味着AMD不仅成功打入全球最顶级的AI训练市场,更可能借此机会重塑AI芯片行业的竞争格局。过去几年,英伟达一家独大,但随着AMD在硬件性能、软件生态和系统整合能力上的全面追赶,市场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双雄争霸”时代。而OpenAI这个标杆客户的背书,将成为AMD撬动更多大客户的关键支点。
所以,为什么机构敢喊出250美元的目标价?因为这不再是一个“可能”的故事,而是一个已经签下合同、明确时间表、锁定巨额收入的现实!对于长期看好AI基础设施、相信AMD执行力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重大利好。未来几年,随着MI450量产、OpenAI部署推进、其他CSP跟进,AMD的营收和利润曲线有望迎来陡峭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