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拿下OpenAI 6吉瓦GPU大单,AI芯片格局上演三国杀

AMD获OpenAI 6吉瓦GPU大单,首期1吉瓦或创收150亿美元,股权支付模式引关注,AI芯片三足鼎立格局初现。

美国半导体巨头超威半导体(AMD)刚刚官宣:与全球最火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达成一项史无前例的五年期GPU供应协议,总规模高达6吉瓦(GW)!6吉瓦!能足以改写整个AI芯片行业格局的战略级合作。

就在几个月前,英伟达(NVIDIA)才刚被曝出与OpenAI签下10吉瓦的超级订单,被市场捧上神坛。如今AMD横空出世,直接拿下6吉瓦,等于向全世界宣告:AI芯片战场,不再是英伟达一家独大!超威半导体正式杀入主战场,而且一出手就是王炸。

根据AMD官方说法,每一吉瓦的GPU部署,都能带来“显著的双位数十亿美元”收入。简单换算一下,6吉瓦就是至少600亿美元起步!更惊人的是,AMD还信心满满地表示,这笔交易将确保公司在2027年实现100亿美元的年度AI收入目标,甚至有望在未来几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没错,你没看错,是1000亿,不是100亿!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6吉瓦”到底是什么概念?咱们普通人可能对“吉瓦”没感觉,但在数据中心和AI训练领域,这可是衡量算力规模的核心指标。据业内权威机构Wolfe Research(沃尔夫研究公司)分析,按照当前主流AI加速卡的功耗水平,1吉瓦大约对应5000个AI服务器机柜。每个机柜装72块GPU,每块GPU功耗约1.8千瓦,再加上散热、网络等基础设施,整柜功耗约200千瓦。所以,6吉瓦意味着OpenAI未来五年要部署超过3万个AI机柜,全部采用AMD的MI450-Helios芯片!

说到MI450-Helios,这是AMD即将在2026年中发布的下一代AI加速器,属于MI400系列的旗舰型号。虽然具体参数尚未公布,但分析师普遍认为其性能将对标英伟达即将推出的Rubin架构,甚至在某些能效比指标上实现反超。而首批部署将在2026年下半年启动,正好卡在AI大模型竞赛白热化的关键窗口期。

更关键的是,这笔订单对AMD的财务影响堪称“核弹级”。Wolfe研究测算,仅第一期1吉瓦的部署,就可能为AMD带来100亿至150亿美元的收入。要知道,AMD自己预测2025年整个数据中心AI业务收入才65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光OpenAI一个客户,就能让AMD的AI收入直接翻倍还多!难怪公司高层敢喊出2027年100亿美元AI营收的目标——这单子就是最强底气。

但事情还没完。这笔交易最让人意外的,是它的“付款方式”——不是现金,而是股票期权!AMD将向OpenAI发行总计1.6亿股普通股认股权证(warrants),分阶段解锁,与GPU部署进度和技术里程碑挂钩。第一期1吉瓦对应约2670万股,按当前股价计算,价值高达58亿美元!这意味着,OpenAI可以用这些股票在二级市场套现,反过来支付GPU采购费用。说白了,AMD相当于“送钱”给OpenAI买自己的芯片。

这种操作在科技圈极为罕见。对比之下,英伟达当年与OpenAI的合作,是通过供应链金融或间接融资支持,从未直接送股权。Wolfe研究指出,这本质上是一种“股权融资式交易”,虽然短期会稀释股东权益,但从战略角度看,AMD用股权换市场,赌的是未来AI生态的主导权。毕竟,一旦OpenAI大规模采用AMD方案,其他大模型公司如Anthropic、Cohere、甚至谷歌和微软都可能跟进,形成“飞轮效应”。

当然,市场也有担忧:1.6亿股的潜在稀释压力不小。按当前流通股约16亿股计算,完全行权后总股本将增加10%。不过Wolfe认为,考虑到这笔订单带来的巨额利润,稀释影响完全可以被覆盖。他们测算,在25%的运营利润率假设下,第一期1吉瓦可带来22亿至28亿美元的净利润,折合每股收益(EPS)增加1.25至1.70美元——这可是实打实的利润增长!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OpenAI作为全球最顶尖的AI实验室,其技术选型具有极强的风向标作用。它愿意押注AMD,说明MI400系列的性能、软件栈(ROCm平台)和整体解决方案已经通过了严苛验证。要知道,OpenAI可不是随便哪家芯片都能用的——它对训练稳定性、通信延迟、集群扩展性要求极高。AMD能拿下这个单子,等于拿到了AI时代的“入场券”。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OpenAI近期唯一的芯片大单。此前博通(Broadcom)也在财报中透露,与某头部AI客户签下100亿美元定制芯片订单,市场普遍认为也是OpenAI。加上英伟达的10吉瓦、AMD的6吉瓦,OpenAI未来五年的算力采购总额可能突破200亿美元!这背后,是GPT-5、GPT-6乃至通用人工智能(AGI)对算力的恐怖需求。

回到AMD本身,这家公司近年来在苏姿丰(Lisa Su)博士的带领下,确实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从CPU市场逆袭英特尔,到GPU领域挑战英伟达,每一步都精准踩在技术变革的节点上。如今借AI东风,AMD终于有机会从“追赶者”变成“定义者”。而OpenAI这笔订单,就是最关键的转折点。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ROCm软件生态相比CUDA仍有差距,大规模部署后的运维支持也是考验。但至少现在,AMD已经站在了舞台中央。

未来几年,AI芯片市场将真正进入“三国杀”时代:英伟达、AMD、博通(加上英特尔和谷歌TPU搅局),竞争只会更激烈。

总结一下:AMD与OpenAI的6吉瓦协议,不仅是商业订单,更是技术信任票、生态入场券和财务加速器。它标志着AI算力供应链正在多元化,单一供应商垄断时代即将终结。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可能是重新评估AMD长期价值的关键信号;对于整个科技行业而言,这预示着更开放、更具竞争性的AI基础设施正在形成。

(作者背景:本文基于Wolfe Research深度研报整理。Wolfe Research是华尔街知名独立研究机构,专注于半导体、科技硬件与资本市场分析,以数据严谨、观点犀利著称,长期为对冲基金与机构投资者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