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豪赌AI云:百亿亏损背后的真相,远不是“战略失败”那么简单!
最近,《信息报》爆出一条震动科技圈的消息:甲骨文(Oracle)在最近一个季度,光是出租英伟达最新Blackwell芯片的GPU服务器,就亏了整整1亿美元!消息一出,甲骨文股价应声下跌,不少投资者开始恐慌:难道这家老牌软件巨头转型AI云的战略,已经彻底崩盘了?
但别急着下结论!如果你只看到“亏损”两个字就断定甲骨文不行了,那你就掉进了典型的FUD陷阱——也就是“恐惧、不确定、怀疑”(Fear, Uncertainty, Doubt)的舆论漩涡。真相远比表面复杂得多,也精彩得多。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关键逻辑:甲骨文不是在“烧钱失败”,而是在“战略性烧钱”。过去几年,甲骨文为了抢占AI云计算的制高点,提前砸下数十亿美元,疯狂采购英伟达的高端GPU芯片,搭建全球最先进的AI数据中心。这些巨额支出——包括芯片采购、电力、冷却系统、网络设备、机房租赁、人工运维——统统要立刻计入当期成本。但客户真正开始大规模使用、产生稳定收入,却需要时间爬坡。
这就像你开了一家五星级酒店,装修花了5个亿,但开业头三个月只有零星客人入住。账面上你巨亏,但这不代表酒店没前途,只是前期投入太大、回报滞后罢了。甲骨文现在就处在这个“爬坡期”。
数据显示,在截至8月的这个季度,甲骨文从GPU服务器租赁业务中获得了约9亿美元收入,但毛利润只有1.25亿美元,毛利率仅为14%。这个数字,甚至低于很多传统零售业的水平!要知道,甲骨文过去靠卖数据库软件,毛利率常年维持在70%以上,十年前甚至接近80%。如今AI云业务拉低整体利润,自然引发市场担忧。
但请注意:这14%的毛利率,已经扣除了数据中心的直接运营成本,包括电力、人工、设备折旧等。如果再算上其他未披露的折旧费用,实际毛利率可能还要再砍掉7个百分点,跌到个位数。更夸张的是,在某些小批量租赁订单中,甲骨文甚至是“倒贴钱”在做——租出去的GPU,连电费都赚不回来。
那为什么还要干?因为这是AI时代的入场券!
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早就放话:未来五年,公司要从OpenAI等AI巨头手中拿下3810亿美元的云服务合同!光是今年8月结束的那个季度,甲骨文就签下了3170亿美元的云订单——而其中几乎全部来自OpenAI一家。没错,你没看错,3170亿,几乎全靠OpenAI撑起来的。
这暴露了另一个风险:客户集中度过高。目前甲骨文前五大AI客户——字节跳动、Meta、xAI(马斯克的AI公司)、OpenAI,以及英伟达自己——贡献了80%的GPU云收入。一旦其中任何一家转向竞争对手,甲骨文的AI云业务就会剧烈震荡。
但话说回来,这种“押注头部客户”的策略,在AI基础设施早期阶段几乎是行业通病。你看CoreWeave(克鲁沃)、Nebius Group(内比乌斯集团)、Lambda(兰姆达)这些新兴AI云厂商,同样严重依赖少数几家大客户。这不是甲骨文独有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阶段性特征。
有意思的是,甲骨文其实在“新旧芯片”之间玩起了平衡术。虽然最新的Blackwell芯片导致巨额亏损,但2020年推出的Ampere(安培)芯片却成了“利润奶牛”。这些老款GPU虽然性能不如新款,但采购成本低、功耗稳定,客户接受度高,反而帮甲骨文稳住了部分毛利率。
这直接打脸了英伟达CEO黄仁勋(Jensen Huang)此前的断言——“新一代芯片一出,旧款立刻被淘汰”。现实是:市场需要多层次的算力供给,老芯片仍有巨大价值。
此外,甲骨文还有一个“先天劣势”:它不像亚马逊AWS或谷歌云那样,拥有自建的数据中心。甲骨文主要靠向第三方租赁机房,比如与Crusoe(克鲁索)合作。这意味着它无法像对手那样通过长期资产摊销来平滑成本,每一次扩张都意味着更高的短期现金流压力。
不过,甲骨文的增长速度确实惊人。去年,其GPU云业务收入几乎翻了三倍;今年第二季度,GPU服务器收入占整体云收入的比例已从20%飙升至27%。按这个趋势,到2028年,AI云业务规模就可能追平甲骨文传统的软件业务。届时,公司整体毛利率必然大幅下滑,但营收体量将迈上新台阶。
那么,投资者该恐慌吗?未必。亚马逊AWS和谷歌云虽然也受GPU成本拖累,但它们的非AI业务利润丰厚,足以“输血”支撑AI扩张。而甲骨文作为纯软件转型云的公司,没有这种缓冲垫,所以亏损看起来更刺眼。但这恰恰说明它转型更彻底、更激进。
最后说回那个1亿美元的Blackwell亏损。
其实原因很简单:甲骨文在得克萨斯州阿比林(Abilene)新建的数据中心刚装好最新GPU,客户还没开始大规模使用。空置期的电费、折旧、运维照常发生,但收入为零。这种“时间差”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再正常不过。关键看后续上架率——目前甲骨文GPU服务器的整体使用率在60%到90%之间,说明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节奏问题。
总结一下:甲骨文的AI云战略不是失败,而是在经历“成长的阵痛”。短期亏损是为长期霸主地位买单。当别人还在观望时,它已经押上全部身家冲进了AI算力战场。这种魄力,值得尊重,也值得警惕——因为一旦算力需求不及预期,或者客户流失,后果将非常严重。
但至少现在,甲骨文不是在“掉队”,而是在“领跑”,哪怕跑得满身是伤。
预计Oracle在2028年和2029年,资本支出每年将超过500亿美元,而总资本支出和运营费用预计将在2029年激增至1600亿美元以上。
这是对基础设施的巨大押注。如果他们花了那么多钱,他们显然是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竞赛中全力以赴。这种资本支出表明了真实的市场之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