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坂口志文的获奖故事,却像一部逆袭励志剧:他曾被科学权威(科学霸权)视为“异端”,研究被贴上“伪科学”的标签,甚至一度找不到正式教职,只能靠兼职维持科研梦想。让我们来细细讲讲这个从谷底到巅峰的传奇。
早年求索:一个“不受欢迎”的想法
坂口志文1951年出生于日本,早年就对免疫系统着迷。1980年代,他在美国和日本的实验室里埋头研究T细胞——这些是免疫系统的“战士”,负责识别和攻击入侵者。但坂口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有些T细胞似乎在“劝阻”其他细胞不要过度反应?换句话说,免疫系统需要一个“刹车”机制,来防止它像失控的军队一样攻击健康组织。
1995年,坂口在京都大学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分离并鉴定出一种特殊的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这些细胞表达特定的标志物(如Foxp3蛋白),能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从而维持“免疫耐受”——让身体容忍自身抗原,避免自身免疫病。
当时,这听起来像科幻:主流免疫学认为T细胞主要是“进攻型”的,抑制性角色被视为边缘想法,甚至是“伪科学”。坂口回忆道:“关于存在能抑制免疫反应的T细胞的理论,是免疫学家中最不受欢迎的。我们在学术会议上感到孤立和不受欢迎。”
被打压的年代:科学界的“寒冬”
进入1990年代末,坂口的发现面临严峻考验。科学界权威们质疑他的实验数据,认为这种“抑制细胞”概念违背了免疫激活的经典模型。论文投稿屡屡被拒,资助申请石沉大海。
更残酷的是,坂口一度找不到稳定的学术职位——在日本这样一个重视资历的科研环境中,他被视为“麻烦制造者”。为了继续研究,他只能兼职在实验室打零工,默默无闻地坚持实验。
这种打压并非孤例。历史上,许多颠覆性发现都曾被主流排斥:达尔文进化论曾被斥为“亵渎”,盖尔多普的细菌致病说也被视为“荒谬”。坂口的困境类似——他的Treg细胞挑战了“免疫=单纯激活”的教条,威胁到科学霸权们的既得利益和认知框架。
坂口曾在采访中感慨:“那时,我觉得自己像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光在哪里。”
转折与崛起:证据如朝阳般升起
坚持是坂口的最大武器!2000年代初,随着基因敲除小鼠实验的积累,其他实验室开始复现和验证他的发现。2005年,Treg细胞的分子机制被进一步阐明,坂口的工作从“伪科学”摇身一变为免疫学基石。 他的研究直接启发了癌症疗法(如PD-1抑制剂),因为Treg细胞能被“招募”来调控肿瘤微环境;也推动了移植医学,避免排斥反应。
如今,坂口已是大阪大学免疫学教授,他的Treg研究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等顶级期刊上,引用量破万。2025年诺贝尔奖的电话打来时,他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但也感慨:“这将鼓励免疫学家和医生应用Treg细胞,造福患者。”
坂口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进步往往源于那些被“打压”的声音。那些一度被斥为伪科学的idea,可能是通往真理的阶梯。
关键问题是:科学界是靠知识积累,而在一个积累型增长也就是加法世界里,是本能抵触减法的,这样也是科学霸权形成的基础,“霸”这个字的含义就是建立在积累历史数据上,并以此为判断新兴事物好坏依据,所以,科学虽然注重创新和质疑,但是科学更是积累,没有前赴后继的几代人积累,就没有今天的科学成就,可是如果这些积累被新的科学发现颠覆了,几代人白忙活了,这已经不是利益损害的事情,而是证明自己愚蠢的事情。
现在我们怀疑:有多少异端埋葬在科学霸权下,所以,你是否真的能完全相信科学吗?保持自己质疑是起码的态度,不是看到科学论文说好就好,也不是看到坏的就认为坏,这些都取决于上下文场景:Context与Content一字之差暗藏逆天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