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微软分手:OpenAI要无限GPU,微软怕血本无归

前OpenAI员工爆料,证实其与微软的最大矛盾在于后者难以承担前者近乎无限的GPU基础设施需求所带来的长期巨额资本支出风险。

一位前OpenAI员工在接受采访时,亲口爆料两者核心矛盾:OpenAI和微软之间最大的摩擦点,根本不是什么技术路线之争,也不是产品理念不合,而是赤裸裸的基础设施容量问题!这个爆料把两家巨头之间暗流涌动的紧张关系,直接摆到了台面上。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据这位前OpenAI员工透露,OpenAI向微软提出的算力需求,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他们想要的不是一点点增量,而是“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GPU资源。要知道,GPU是训练大模型的“心脏”,没有海量的GPU集群,再天才的算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OpenAI作为全球最顶尖的AI实验室,其雄心壮志自然需要与之匹配的基础设施来支撑。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些基础设施,也就是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设备,全都要由微软来买单。

这就直接把微软推到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采访中提到,OpenAI的这些请求,正在“导致潜在的巨额资本支出(CapEx),而这些支出最终都要由微软来承担”。简单来说,就是OpenAI负责画大饼、提需求,微软则要负责掏真金白银去盖房子、买设备。对于微软这样体量的公司来说,一年、两年的巨额投入或许还能咬牙承受,毕竟OpenAI是它最重要的战略投资和客户。

但真正的难题在于未来——谁能预测五年、十年后的AI市场会是什么样子?

这位前员工一针见血地指出:“微软从它最大客户兼投资对象那里,收到了一个几乎无限的GPU需求。对于预测从今天起一年内的需求来说,这或许没问题。但到了2029年呢?当你已经为此建造了所有这些庞大的算力基础设施后,那个市场究竟会是什么模样?没有人真正知道。” 这才是摩擦的核心所在。

微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必须对股东负责,必须考虑长期的资产回报率和投资风险。

它不能仅仅因为OpenAI的一个宏大愿景,就把未来十年的资本开支全部押注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上。这种对未来市场走向的根本性分歧,导致了双方在基础设施规划上产生了深刻的裂痕。

这种裂痕,本质上是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

OpenAI作为一家前沿研究机构,它的使命是推动AI技术的边界,它的思维是“未来导向”和“理想主义”的,为了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资源需求是无限的。

而微软则是一家成熟的商业巨头,它的思维是“现实导向”和“风险管理”的,它必须平衡创新投入与财务稳健,确保每一笔巨额投资都有清晰的商业回报路径。

当理想主义的无限需求,撞上现实主义的风险管控,火花四溅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次爆料,不仅揭示了OpenAI与微软之间微妙的权力动态,也让我们看到了AI狂飙突进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商业博弈和战略考量。巨头之间的合作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童话,尤其是在通往未知未来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充满了算计与妥协。

OpenAI需要微软的算力,微软需要OpenAI的技术,如今OpenAI已经甩开微软单干!



极客辣评:

OpenAI 和微软在云计算领域的较量不仅仅是董事会的闹剧,更是一场争夺 GPU 火力的拉锯战,这场拉锯战事关模型的成败。不妨将其视为两大巨头争夺最大舞台的角逐——后台的瓶颈可能会拖延每一次 AI 的回归。当服务器机架被填满时,创新就会暂停,两大巨头都会争先恐后地扩大数据中心规模,以迎接下一个顶级产品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