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长达八十年的英国出生队列研究揭示,青少年超重、教育程度、吸烟、体力活动与逆境暴露显著影响器官衰老速度,多个器官极端老化者十五年内死亡风险飙升六倍以上。
在1946年3月的一周内,英国诞生了五千多名婴儿,他们的人生,被一群科学家悄悄盯上了整整八十年。这不是小说,也不是谍战片,而是一项真实存在的、全球最久远的出生队列研究——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国家健康与发展调查(NSHD)。
如今,这项研究终于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我们每个人的器官,其实都在悄悄“报时”,而这个“器官时钟”的快慢,早在你十几岁、甚至刚出生时,就已悄然被决定。
这项重磅级研究由伦敦大学学院(UCL)、斯坦福大学等顶尖机构联合完成,发表于2025年9月的medRxiv预印本平台,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其结果已震撼学界。研究追踪了1803名1946年同周出生的英国人,从婴儿襁褓一路跟到78岁高龄,并在他们平均63.2岁时,通过新一代11k SomaScan蛋白组检测技术,一次性测出10776种血浆蛋白的表达水平,精准估算出每个人大脑、心脏、肺、肝、肾、免疫系统和动脉这七大器官的“生物年龄”。
结果令人震惊:尽管所有参与者的实际年龄几乎完全一致,但他们器官的“生物年龄”却相差高达几十年!最年轻的参与者,其肝脏比同龄人年轻15年;而最老的那位,免疫系统竟“超龄”22年。
更可怕的是,如果你有四个或以上器官处于“极端老化”状态(即生物年龄排在最老的10%),那么你在接下来15年内死亡的风险,竟是常人的6.62倍!
这不是吓唬人,这是血浆蛋白组学给出的冷冰冰数据。而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到底是什么,在决定你器官老化的速度?
研究团队回溯了这些参与者从出生到63岁的完整生活轨迹,发现——青少年时期的超重,竟会直接加速你几十年后器官的老化!哪怕你40岁、50岁后成功减肥,这个“早年肥胖”的烙印依然挥之不去。数据显示,15岁时BMI超标的人,到60多岁时,其肝脏、肾脏和免疫系统的老化程度平均快了超过1年,且这一关联在控制成年体重后依然显著。这说明,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代谢编程的关键窗口期,一旦错过,后半生都在“还债”。
但好消息是,有些“保护因子”,可以帮你逆转时间。
完成中学教育(至少读到16岁拿O水准证书)的人,无论有没有上大学,其整体生物年龄都显著更年轻。这意味着,教育本身带来的认知储备、社会资源、健康意识,早已在分子层面刻下了“青春印记”。研究团队特别强调:是完成中学教育本身在起作用,而不是后续是否读大学。换句话说,16岁前打下的基础,决定了你下半生的生理底色。
另一个“时间回溯器”,是持续的体力活动。不是偶尔健身打卡,而是从36岁、43岁、53岁到63岁,长期保持中等以上强度的休闲运动。数据显示,活动越持久,生物年龄越年轻,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那些在四个时间点都坚持运动的人,比从不运动者年轻近0.8年。别小看这0.8年——在器官老化动辄差十几岁的尺度上,它可能是生与死的分水岭。
而吸烟,依然是那个“衰老加速器”。每多抽20包年(比如每天一包,抽20年),你的生物年龄就老0.59年。但研究也给出了一线希望:如果你在43岁之前彻底戒烟,你的蛋白组年龄与从未吸烟者几乎没有差异!这说明,身体有惊人的修复能力,关键是你得在“临界点”前踩下刹车。
此外,贯穿一生的“逆境累积”——包括童年住房拥挤、成年财务危机、家庭冲突、社会孤立等——每经历一个时期的严重压力,你的生物年龄就增加0.24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童年时期的逆境(如家庭拥挤、生病)和老年期的孤独,对老化的影响最为深远。这再次印证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理论:你的健康,不只是你个人的选择,更是你所处环境的产物。
那么,这些生活行为,是如何一步步“写入”你的血液,最终决定器官命运的?
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蛋白组数据,发现了一些关键通路。比如,青少年超重者,其肝脏中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相关的蛋白显著紊乱——这个系统直接调控胰岛素敏感性和营养感知,是衰老的核心通路之一。
吸烟者则表现出“长寿蛋白”Klotho(抗衰老激素)水平下降,而肾素(Renin,调控血压)水平升高,这解释了为何吸烟者肾和心血管系统老化更快。
而运动者体内,血红素加氧酶-1(HMOX1)显著上升——这是一种在运动后被激活的抗氧化酶,能有效对抗氧化应激,延缓细胞衰老。
喝红酒更年轻
最令人意外的发现,是关于饮酒。研究显示,每周多喝7个单位的酒(约3.5杯标准葡萄酒),大脑的生物年龄反而更年轻!这一结果在36岁、43岁、53岁、63岁四个时间点的饮酒数据中都得到验证,且排除了社会地位、教育、运动等混杂因素。
深入分析发现,酒精摄入与21种大脑特异性蛋白相关,尤其是一组参与突触可塑性和神经递质释放的蛋白,如IgLON5、Complexin-1/2、Neurexin-3等。这些蛋白的表达模式,恰好与“更年轻的大脑”一致。
当然,研究者也谨慎提醒:这绝不意味着鼓励饮酒。过量酒精对肝脏、心脏的伤害毋庸置疑,此处的“适度”可能仅适用于特定人群,且机制尚不明确。但这一发现挑战了“酒精百害无一利”的简单叙事,提示我们对复杂行为的影响,需用更精细的分子工具重新审视。
那么,有没有一个“长寿总开关”?
研究团队从上万种蛋白中,用机器学习筛选出143个最强的长寿预测因子,构建了一个“蛋白长寿模型”,预测15年死亡风险的准确率(C指数)高达0.70。其中,除了GDF-15、NT-proBNP等已知标志物外,一个名为MED9的蛋白脱颖而出——它不仅是全队列中与“保护性生活因素”关联第二强的蛋白(仅次于硒蛋白SELENOP),更是长寿预测模型中排名第八的关键因子。
MED9是什么?它是“中介体复合物”(Mediator Complex)的第9号亚基。这个复合物,堪称细胞核内的“基因指挥中心”,负责协调RNA聚合酶II,调控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转录。
简单说,MED9就像是一个总调度员,决定哪些基因在何时开启或关闭。
研究发现,童年社会经济地位高、受教育程度高、不吸烟、坚持运动、少经逆境的人,其血液中MED9水平显著更高;而MED9水平处于最低10%的人,其死亡风险竟与每天吸半包烟持续15年的人相当!
这意味着,MED9可能是一个连接社会行为与基因表达的“分子桥梁”——你的生活方式,通过影响MED9这类调控蛋白,最终改写你的衰老剧本。这为未来的抗衰老干预,指明了全新方向。
更关键的是,研究证实:肾脏、肝脏和免疫系统的老化,在“保护性生活因素”与最终死亡之间,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也就是说,你好好读书、坚持运动、远离烟酒、减少压力,之所以能让你活得更久,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为保护了你的肝、肾和免疫系统,延缓了它们的分子老化。
那么,普通人能从这项研究中学到什么?答案是:积小善,成大寿。
研究团队计算了一个“保护因子得分”(PFS),包含八大要素:正常出生体重、童年较高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时期体重正常、完成中学教育、不吸烟、适度饮酒、持续体力活动、一生中较少经历逆境。结果显示,拥有7项及以上保护因子的人,其“整体极端老化”风险降低76%,“多器官极端老化”风险降低66%,15年内死亡风险也显著下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元模型中,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保护因子(如正常体重、完成中学教育)影响力最强。这说明,人生的前20年,是塑造你“衰老轨迹”的黄金窗口。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年后就无能为力——坚持运动、及时戒烟、管理压力,依然能带来显著回报。
这项研究的作者阵容堪称豪华。第一作者James W. Groves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皇后广场神经病学研究所,专攻痴呆与衰老生物标志物;通讯作者Jonathan M. Schott是UCL的资深神经影像与生物标志物专家,也是英国痴呆研究所的核心成员;另一位通讯作者Tony Wyss-Coray则是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同时也是著名的抗衰老生物技术公司Alkahest的联合创始人,长期致力于血浆蛋白与大脑衰老的研究。他们的合作,将流行病学、蛋白组学与临床神经科学完美融合,为理解人类衰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景视角。
当然,研究也有局限。样本全部为1946年出生的英国白人,缺乏种族多样性;作为观察性研究,无法完全排除混杂因素;蛋白组时钟虽经验证,但仍可能受队列特异性影响。但其长达八十年的追踪深度、精确的器官特异性老化评估、以及对生活史的系统回溯,使其结论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总结:伦敦大学+斯坦福联合发布英国1946出生队列81年数据:教育、运动、逆境、15岁体重写进血浆1万蛋白,决定心肝脑肾谁早衰;MED9/SELENOP成续命开关,四器官同时老,15年内死亡风险飙6.6倍。
英国81年追踪告诉我们:基因发牌,生活出牌,蛋白摊牌。你迈的每一步、熬的每一次夜、读的每一本书,都会沉淀在1万多种血浆蛋白里,决定你是“70岁乘风破浪”还是“50岁风雨飘摇”。
别让身份证骗了你,问问你的肝、你的脑、你的免疫,它们才掌握最终解释权。
今天开始,把“器官年龄”当成人生 KPI,一起冲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