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软饭退化牙齿,竟改变语言发音!


古代人改吃软食,导致我们咬合过度,也导致我们无法发出“f”和“v”的音。

不喜欢“f”这个音(fuck)?

  • 这得怪农民和软的食物。
农业出现后,人类开始吃加工食品,牙齿磨损减少了。这导致下颌的生长方式改变,成年人出现了儿童常见的过度咬合问题。

几千年来,这种轻微的过度咬合让农耕文化中的人更容易发出“f”和“v”这样的音,从而开启了一个新词汇的世界。

  •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语言学家巴尔塔萨·比克尔(Balthasar Bickel)说,这种新流行的唇齿音至少在4000年前推动了欧洲和亚洲语言的多样化;比如,大约1500年前,原始印欧语中的“patēr”被古英语中的“faeder”取代。
  •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进化形态学家诺琳·冯·克拉蒙-陶巴德尔(Noreen Von Cramon-Taubadel)说,这项研究表明“文化转变可以改变我们的生物学,进而影响我们的语言”。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比克尔实验室的博士后达米安·布拉西(Damián Blasi)和史蒂文·莫兰(Steven Moran)开始测试已故美国语言学家查尔斯·霍克特(Charles Hockett)提出的一个想法。

霍克特在1985年指出,狩猎采集者的语言中缺少唇齿音,并推测他们的饮食是部分原因:

  • 咀嚼粗糙的纤维食物会给正在生长的颌骨施加压力,磨损臼齿。作为反应,下颌会变大,臼齿会向后长,并向前移动,使上下牙齿对齐。
  • 这种边缘咬合使得上颌更难向前推去接触下唇,而这是发出唇齿音的关键。

但其他语言学家不认同这个想法,布拉西说,他和莫兰以及同事们“想证明霍克特是错的”:

  • 首先,六位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模型显示,如果咬合过度,发出唇齿音所需的力气比边缘咬合时少29%。
  • 然后,他们研究了世界各地的语言,发现狩猎采集社会的语言中唇齿音的数量只有农耕社会的四分之一左右。
  • 最后,他们研究了语言之间的关系,发现唇齿音传播得很快,因此在农业和新的食品加工方法(如磨面粉)普及后的8000年里,唇齿音从稀有变得常见。

比克尔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出现咬合过度,他们无意中开始更多地使用“f”和“v”。在古印度和古罗马,唇齿音可能是地位的象征,表明饮食更软,财富更多。这些音也传播到了其他语言群体;如今,76%的印欧语系语言中都有这些音。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语言学家尼古拉斯·埃文斯(Nicholas Evans)认为这项研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很有说服力。
  • 新墨西哥大学的名誉语言学家伊恩·麦迪森(Ian Maddieson)不确定研究人员是否正确地统计了唇齿音,但他同意这项研究表明饮食等外部因素可以改变语音。

研究结果还表明,我们说出脏话的能力是有代价的。随着我们失去了祖先的咬合能力,“我们获得了新的声音,但这可能对我们并不好,”莫兰说。“我们的下颌更短,智齿长不出来,牙齿更拥挤——还有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