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划重点:AMD已经正式确认,将为人工智能巨头OpenAI提供其首期1吉瓦(1GW)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全栈硬件解决方案,包括GPU、CPU和DPU三大核心芯片。这批设备将在2026年下半年开始交付,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第四季度。而整个项目的价值,每GW高达150亿到200亿美元!注意,这还不是最终数字,未来还有上涨空间!
更劲爆的是,这仅仅是OpenAI规划中的第一期。他们总共计划建设6GW的AI算力集群,而所有这一切,必须在2030年10月5日之前完成——因为那一天,是OpenAI手中所持AMD认股权证的到期日。换句话说,OpenAI有强烈的财务动机,必须在四年半内把这6GW全部建完,否则那价值可能高达数百亿美元的股权激励就打水漂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AMD?为什么不是英伟达(NVIDIA)?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逻辑——总拥有成本(TCO)。胡珍在电话会上明确表示,OpenAI选择芯片供应商,并不是单纯看谁性能强,而是综合评估整个系统的TCO。也就是说,在同样完成一个AI训练任务的前提下,谁的整体成本更低、能效比更高、部署更灵活,谁就能拿下订单。而AMD的MI450系列加速器,正是凭借“每美元生成更多token”的超高性价比,成功打入OpenAI的核心供应链。
说到MI450,这可是AMD下一代AI加速卡的王牌。它基于第五到第六代Infinity Fabric互联架构深度优化,并融合了全新的UALink高速互联技术——这项技术可不是临时拼凑的,而是AMD过去多年在数据中心互联领域持续投入的结晶。换句话说,AMD不是在追赶,而是在用自己成熟的生态打组合拳。
再来看财务细节。每GW 150–200亿美元的营收,听起来很吓人,但其中大约95%是实打实的硬件销售收入,只有不到5%会因为认股权证的会计处理而被扣减。更重要的是,这个订单是“增量”的!也就是说,它完全不在AMD此前已经公布的任何业绩指引或客户合同范围内。这意味着,未来几年AMD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曲线,将迎来一次陡峭的向上跳升。
小结:
1. OpenAI 首期1吉瓦(1GW)的AI基础设施建设将采用AMD的MI450系列机柜,相关设备将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交付,其中大部分出货集中在第四季度。
2. AMD在此项目中的初始供货范围包括GPU、CPU和DPU三大核心组件,每吉瓦带来的收入价值约为150亿至200亿美元(已计入认股权证相关会计处理造成的收入扣减,影响幅度小于5%)。
3. 随着时间推移,AMD供货的总价值还有望进一步提升,主要驱动力包括产品平均售价(ASP)的上涨,以及未来可能将网络芯片等组件纳入供应范围。
4. AMD将直接向云服务提供商(CSP)供应相关产品,并按实际交付情况开具发票;此次合作有望带动云服务商后续部署更多基于AMD芯片的整机系统。
5. 由于认股权证将在2030年10月到期,OpenAI在财务上有强烈动机,必须在此之前完成全部6吉瓦的建设,以确保获得完整的股权激励权益。
6. 此次交易及所蕴含的商业机会属于“增量”范畴,完全独立于AMD此前已公布的任何客户订单或收入预期。
7. 在选择和搭配AI加速器(英伟达 vs. AMD vs. 博通)时,OpenAI并非仅看性能,而是基于每类工作负载的“总拥有成本”(TCO)进行综合评估。
8. UALink技术并非临时开发,而是建立在AMD过去五到六代Infinity Fabric互连架构的深厚积累之上,代表了一套经过验证、成熟可靠的高速互联方案。
有人可能会问:英伟达不是说每GW能带来350亿美元的机会吗?怎么AMD只有不到200亿?胡珍也解释了——英伟达的数字包含了网络设备、线缆、电源模块、OEM整机厂商的利润等外围组件,而AMD目前只计算自己直接供应的芯片部分。但请注意,AMD明确表示,未来有可能把网络芯片也纳入供应范围。一旦实现,单GW的价值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说到利润,这里有个微妙的平衡。AMD坦承,目前其数据中心GPU产品的毛利率仍略低于公司整体平均水平。原因很简单:GPU要用到昂贵的高带宽内存(HBM),这部分成本压不下来,导致毛利承压。但别急!AMD强调,整个数据中心产品线——包括EPYC CPU、Alveo DPU和Instinct GPU——作为一个整体,对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是有显著正向贡献的。
更重要的是,GPU业务的扩张几乎不需要新增大量运营费用(OpEx)。这意味着,虽然GPU毛利暂时“拖后腿”,但它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收入增长,将直接转化为更高的营业利润率(OpM)。AMD的目标很明确:从中期的20%多营业利润率,稳步迈向30%以上的长期目标。而OpenAI这笔大单,正是实现这一跃迁的关键跳板。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深挖:在整个6GW项目建设周期内,AMD明确表示“不需要单独采购HBM”。这说明什么?说明AMD已经和三星、SK海力士或美光等HBM供应商锁定了长期产能协议,供应链安全无忧。这在当前全球HBM严重紧缺的背景下,堪称“王炸级”保障。
最后,我们来聊聊那个神秘的认股权证。OpenAI拿到的不是现金,而是AMD的股票期权,总共占AMD总股本的10%,分多期行权。每一期行权都有两个硬性条件:第一,OpenAI必须实际完成对应GW数的硬件部署;第二,AMD股价必须达到阶梯式目标价,最高一期要求股价达到600美元!目前AMD股价还在200美元上下徘徊,但市场已经开始疯狂定价未来——因为一旦6GW全部落地,AMD不仅营收翻倍,品牌地位也将彻底跃升为AI基础设施的“双雄之一”。
认股权证的行权条件 = OpenAI的实际建设进度 + AMD股价表现
该认股权证能否兑现,取决于两大核心里程碑:
- OpenAI是否按计划完成每吉瓦(GW)的算力采购并实际部署相应基础设施;
- AMD股价是否达到协议中设定的阶段性目标。
要知道,在此之前,AI加速芯片市场几乎是英伟达一家独大。但现在,AMD凭借OpenAI这个标杆客户,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实力,更打开了通往其他云服务商(CSP)的大门。电话会上透露,这批MI450机柜将通过OpenAI选定的多家云服务商进行部署,这意味着微软Azure、亚马逊AWS、谷歌云甚至甲骨文都可能成为AMD的间接客户。一旦这些巨头看到实际运行效果,后续的“AMD集群”订单可能如潮水般涌来。
总结一下:AMD用全栈芯片+TCO优势+长期股权绑定,成功撬动了OpenAI这个AI时代的“灯塔客户”。未来四年,我们将看到AMD从“追赶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之一。而资本市场,已经开始为这个新故事重新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