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吃饱了以后,总的食物摄入量会减少,但奇怪的是,我们却更想吃甜食,比如甜点。科学家们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吃饱了还会特别想吃糖。
在一项新研究中,马克斯·普朗克代谢研究所的科学家让老鼠在饭后吃含糖零食,毫不奇怪,即使它们应该感觉很饱,它们也会大吃特吃。
因此,研究小组检查了老鼠大脑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Minère 和他的团队发现:
- 大脑里有一群叫 POMC 的神经元,它们会向另一个叫室旁丘脑的地方发送信号。大多数 POMC 神经元释放一种叫 α-促黑素细胞激素,但是这个POMC 神经元很特殊!
- 这些特殊神经元和大多数 POMC 神经元不一样,它们释放一种叫 β-内啡肽的东西
- β-内啡肽会抑制室旁丘脑里的一些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上有一种叫 µ-阿片类受体的东西。
这种阿片类通路会激活一种专门针对糖的食欲,即使小鼠只是感觉到周围有糖。吃甜点会引发一种奖励感,让小鼠继续吃甜食。这样一来,即使我们吃饱了,还是会想吃糖。
科学家们还发现,如果阻止这种 β-内啡肽的信号传递,就能减少对糖的摄入,这可能有助于控制暴饮暴食和肥胖问题。
饱餐一顿后,饱腹感不仅来自胃,还来自大脑。
摘要:
即使我们吃饱了,还是很容易吃下高糖食物,比如甜点。虽然我们知道美味的食物会让我们想吃更多,但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吃饱了还会特别想吃糖。
大脑里有一种叫 POMC 的神经元,它们本来是控制饱腹感的,会通过释放一些物质让我们少吃东西。
但研究发现,这些 POMC 神经元不仅让我们感到饱,还会同时让我们想吃糖,导致我们吃太多。这些神经元会向丘脑室旁发送信号,通过一种叫 μ-阿片受体的东西抑制那里的神经元。
这个机制在我们吃糖的时候特别活跃,尤其是在吃饱了的时候。
如果抑制这个机制,就能减少吃饱了的小鼠对高糖食物的摄入。
本文来自2025 年 2 月 13 日《科学》,点击标题
网友:
1、有趣的是,阿片类药物相关途径与此有关,因为我听说服用阿片类药物的人通常会消耗更多的糖和甜食。
2、糖能释放出如此强烈的内啡肽,帮助人们几乎保持现有的兴奋状态,这种说法并不牵强。β-内啡肽比吗啡强 33 倍,所以我明白为什么对于受体表达异常的个体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药物。
3、我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我渴望吃一切垃圾食品。当我服药时,我像正常人一样进食:饭后感觉饱了,我不再渴望吃糖。当我不服药时,我倾向于整天暴饮暴食或吃零食。
4、我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从来不想吃甜食。我总是吃咸味和咸味食物,如果我控制不住自己,我会一直吃到吐。
5、当我想吃甜食的时候,我的理性大脑会想,“你为什么要吃这个?你吃饱了!为什么你不能戒掉糖?”然而,吃完饭后吃巧克力的冲动是如此强烈!
这是蜥蜴脑(用来形容人类大脑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部分,也就是大脑的原始区域。)
这篇文章触及了我一直相信的一个理论,即:我们进化出了在有糖的时候想要吃糖的欲望。
人类进化出将糖视为快速能量的意识,由于甜食在自然界中相对稀少,我们本能地渴望吃糖,即使我们已经吃饱了!
6、我认为甜点的全部意义在于它们能给你短期的能量提升,帮助你消化难消化的主菜,而不会让你在饭后感到昏昏欲睡。
7、人类和大多数动物从生存的角度来说,天生就喜欢吃甜食。除了味道好之外,甜食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自然界中的甜食通常与容易获取的卡路里相关。卡路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
那么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糖呢?因为我们进化了。
我们为什么不只吃糖呢?因为不需要科学方法就能感受到如果只吃甜食会有多糟糕。你还会因为营养不良而看起来很糟糕。